
初夏时节,笔者慕名来到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镇闫庄村闫玉堂“诗词之家”采访。永城是中华诗词学会命名的“中华诗词之乡”,薛湖镇是河南诗词学会命名的河南“诗词名镇”,闫庄村和闫玉堂家的诗词现象则是永城诗词发展的一个缩影。
沿着乡间平坦、洁净的水泥路,来到绿树掩映下的闫玉堂家,院落幽静、大方,红墙黛瓦,一溜九间堂屋。大门北侧的墙壁上书写着十个大字:“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大门南侧,一块精致版面上,书写了一首“迎宾诗”:“宾至蓬门耀,心潮浪起吟。清茶聊代酒,笔墨候高人。”走进大门,一股清风扑面而来。院内墙脚下,鲜花盛开,芳香四溢;西墙外一片竹林青枝绿叶,翠鸟鸣唱;南墙和东墙是两道诗墙,书写着这家人自己的十多首诗词作品。九间堂屋分为三套,东三间为客厅,中三间为主人住房,西三间为厨房和储物间。主人住房的门上方,悬挂着由原河南文学院院长、著名文学评论家、书法家、孙荪题写的“诗词之家”匾额。客厅和住房内的墙壁上,挂满了名家诗词和名家墨宝,屋内屋外,处处充满浓浓诗意和文化氛围,说他是“书香之家”一点也不为过!
就是这么一家,老少三代都与诗书结缘,诵诗、爱诗、学诗、写诗,成为远近闻名的“诗词之家”。
诗韵夕阳效李仙
闫玉堂父子是这“诗词之家”的主要成员,他们是发起者、组织者、传播者。
闫玉堂的父亲闫廷瑞,是解放前参加工作的老革命,已是91岁高龄,早年在县委办公室任副主任从事文字工作多年,后担任乡镇党委书记多年。离休后笔耕不辍,写诗著书,曾出版《风雨岁月》一书,其中收入作者诗词50多首。他的一首“离休抒怀”:“鹤寿松年伴酒歌,晚霞夕照璨星河。草堂春至嘉宾访,竹院花开紫燕多。国粹弘扬逐墨浪,文明创建尽绵薄。采菊篱下锄荷趣,不羡繁华守淡泊。”道出了老人的家国情怀。现在,尽管他年事已高,但仍是永城市老年诗词研究会会员,还是闫庄村圆梦诗社顾问。
闫玉堂也是多年的行政干部,曾任过乡长、乡党委书记、林业局长等职。2012年退休,2015年加入永城市老年诗词研究会,后被选为副会长,现在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诗词学会会员、河南老年诗词研究会理事、薛湖镇诗词分会名誉会长和闫庄村圆梦诗社的名誉社长。在薛湖镇创建河南诗词名镇和闫庄村创建“诗词之村”以及他的家庭被命名“诗词之家”中,都付出了诸多心血和汗水,可以说是有目共睹,功不可没。
因为是多年的行政干部,平时很少接触诗词,缺乏专业知识,写诗遇到很大困难。但闫玉堂有一颗执着的心,有一股钻劲,有一种毅力。他在一首“学诗感赋”中写道:“白丁素手入诗林,浅唱低吟历苦辛。无计粘联求妙句,有心平仄立程门。临窗把卷冬连夏,伏案书笺暮到晨。破茧为蝶圆绮梦,神思汩汩韵清醇。”6年时间,闫玉堂从一个诗词“门外汉”发展成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有两首诗居然被《中华诗词》刊登,有50多首诗词被河南《中州诗词》、《河岳诗词》选用,还有30多首诗词刊登在《今日永城》报上。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奖。在河南诗词学会举办的“雨亭杯”全国诗词大赛中,荣获优秀奖,在市诗词两会举办的“红色旅游杯”和“大美薛湖杯”诗词大赛中,获得两个一等奖。
一枝独秀绽薛滦
闫玉堂不光自己学诗、写诗,他还动员自己的女儿、姪女等写诗。女儿闫春荣原是薛湖镇党委副书记,主抓诗词创建工作。闫玉堂告诉她,抓诗词创建,首先自身创建,要做弘扬诗词文化的践行者。女儿在他的带动下,也在工作之余,学诗、写诗。2019年,河南诗词学会授予薛湖镇“诗词名镇”称号,她写了一首诗:“天丁地酉吉祥年,诗镇金牌动地喧。姹紫嫣红彩练舞,凯歌高奏梦同圆。”姪女正在外地读大学,闫玉堂多次通过电话动员她学诗、写诗,要求她把诗稿发给自己,帮她修改,助她上进。
年逾九旬的闫廷瑞,现在仍是思路清晰,因为有一颗酷爱诗词之心,所以经常是即兴闲吟。他在“庭院风光”中写道:“我家小院好风光,万紫千红百卉香。月季海棠多争艳,梅花绽放傲冰霜。”老人家还经常教育后代子孙,要传承大门口写的十个大字: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他不光自己学诗、写诗,还鼓励村上有文化的村民学诗、写诗,做新时代有诗意的新型农民。
闫玉堂一家还十分热心公益事业。闫庄村圆梦诗社创办自己的诗刊《草根吟》,闫玉堂负责了全部的组稿、改稿、定稿的编辑工作。无钱印刷,他和父亲、弟弟、妹妹及女儿等全家主动捐款3100元,还动员村里的其他退休干部、教师及诗友、村干部捐款,这一次共捐款18000元,解决了经费,使《草根吟》得以顺利出版。
鉴于闫玉堂一家学诗、写诗所做出的突出成绩和对乡村诗词工作的杰出贡献,永城市老年诗词研究会、永城市诗词楹联学会于2016年11月,授予闫玉堂一家“诗词之家”荣誉称号。这朵诗词之花,在薛湖大地上格外鲜艳,光彩夺目。
千红万紫花争艳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闫玉堂“诗词之家”的带动下,一花引领百花开,诗花开遍薛滦大地。
2015年,在闫玉堂的倡导下,与村党支部书记刘须宽、退休干部闫传义、退休教师闫传军、村民张绍钦、闫加祥、闫家全等,经过酝酿协商,成立了永城第一家农村诗社——圆梦诗社。同年9月,一个农民诗社自编、自办的诗刊《草根吟》正式诞生,到目前已出版5期,刊登诗词2000余首。诗社社员也由最初8人发展到56人,加上闫庄周边乡村诗词爱好者来闫庄参加诗词活动的,现不少于150人。每月9号定为诗社活动日,大家在一起切磋交流、吟诵新作,推敲点评,有时还聘请市里的诗词名家来村里授课。除诗社社员外,不少年轻人和外村诗词爱好者也慕名前来听课。
随着时间的推移,闫庄村圆梦诗社不断发展壮大,诗词水平也越来越高。现在这个农民诗社已有中华诗词学会会员5人,河南诗词学会、河南老年诗词研究会会员10人,还有市级会员30人。在近年永城市举办的诗词大赛中屡屡获奖。2015年,在河南诗词学会举办的“雨亭杯”全国诗词大赛中,圆梦诗社有4人入围。2016年,在永城市举办的“红色旅游杯”诗词大赛中,有1人荣获一等奖。2017年在永城市举办的“气象杯”诗词楹联大赛中,有2人荣获二等奖。2018年,在永城市举办的“大美薛湖杯”诗词大赛中,有1人荣获一等奖,1人荣获二等奖,还有4人荣获优秀奖。2019年,在永城市举办的“小龙人杯”诗词大赛中,有1人荣获三等奖。
圆梦诗社成立以来,引来名家媒体争相采访,其事迹多次在《农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河南日报》、《今日永城》等媒体报道,全国十几家网站转播。商丘电视台、永城电视台还制作了圆梦诗社的专题片进行宣传播出。
闫庄村还建设了诗词文化广场。一座以“诗”字为造型的大型雕塑矗立于广场中央,前面刻有习近平主席词《追思焦裕禄》,后面有诗词长廊,长廊正中,面对“诗”字雕像的北墙上,雕刻着毛泽东主席的词《沁园春·雪》,长廊里,刻有古人、今人,包括国家、省、市诗词名家及本村诗社会员诗词作品105首。广场西有诗亭一个、假山一座,清清泉水,涓涓流淌,曲径通幽,饱富诗意。广场内,鲜花盛开,鸟唱蝶舞。这里是寓教于乐、村民们闲息、健身的好地方,也引来省内外不少游人观光旅游。
近年来,闫玉堂的家乡薛湖镇诗词组织和诗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一个10万人口的乡镇,现有诗社22个,会员1032人。一个镇有中华诗词学会会员9人,河南诗词学会、河南老年诗词研究会会员38人,永城诗会会员258人。他们的诗刊《薛湖放歌》已出版9期。此外,薛湖初中还出版了《扬帆诗歌》共5期。在2019年国家农业农村部举办的“礼赞祖国,诗韵乡村”全国乡村诗歌大赛中,薛湖镇荣获了全国唯一的优秀组织奖。
五世同堂唱舜天
去年闫玉堂喜得曾孙,这个“诗词之家”而今已是五世同堂,欣喜之时,闫玉堂挥笔写了一首七律:“韶乐轻柔喜弄璋,曾孙降世郁芬芳。洪声当有冲天气,福相初呈问鼎光。五世同堂行大道,百年一梦奔康庄。瓜瓞累累枝繁茂,积善名门代代昌。”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新篇章。闫玉堂的“诗词之家”决心再铸辉煌,唱响中华盛世,唱响尧天舜日,唱响乡村振兴,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笔走云笺谱锦章,草根结社聚群芳。田园自有荷锄韵,一片琼花开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