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信息!

刘存南“诗词之家”的故事

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沉淀和精髓,康乐社区“春之韵”诗社自成立以来,对诗词爱好者张开怀抱,广集人才,促进更多的诗词爱好者交流学习,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也孕育了一个个“诗词之家”。其中刘存南家就是这样的一个家庭。

刘存南是一名40年教龄的退休老教师,对自己喜欢的教育事业一直都是兢兢业业,有着骄人的业绩和各种荣誉。退休后,虽走下三尺讲台,却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社区,走进了更需要关心和帮助的人群中,得到了社区群众的高度认可,被居民誉为“社区里的银发上班族”。

一、主动作为,投身诗社发光发热

刘存南热爱生活、热爱诗词、贴近群众、乐于实践、勤奋创作。2011年联合社区另一位退休教师方德福牵头成立了康乐“春之韵”诗社,担任副社长,为居民宣传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积极发展诗教队伍,参与编辑康乐《春之韵》诗集四集,任责任编辑,作为80多岁高龄的老人,出版工作任务繁重,每集都按时保质的完成审核校对工作,从无怨言。多年来他创作的诗词作品上千首,赞誉康乐社区、康乐好人的诗词就达100多首;举办多期诗词讲座,为诗词之家爱好者授课,组织成立“清风书画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春节前,开展写赠春联活动。每逢清明、端午和中秋等传统节日,分别举办“草长莺飞天地明”“菖蒲飘香庆端阳”“花好月圆唱和谐”为主题的诗词吟诵活动,参与居民达200多人次,除历史经典作品外,专门创作的诗词就有50多篇。积极参与扬州城庆2500周年赛诗大会,扬城新貌摄影展等活动,组织辖区青少年喜猜灯谜,讲述元宵节来历配合创作诗词20首,营造祥和氛围,让居民感知节庆活动的文化内涵。

定期举办诗词欣赏专栏,更新社区诗歌长廊,为社区的创新工作出谋划策,使社区居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因在扬州诗词文化圈内有一定的影响力,受邀参与文昌花园社区诗集、运河诗社诗刊、连福社区诗集、邗江诗词协会2018年诗集;邗江诗词100首、谷林诗社《谷林风》、《袁春楼诗抄》等编辑工作,编注《游丝词注释》等。

二、精心培育,关爱下一代健康成长

留存南作为“春之韵”诗社的副社长,弘扬经典,传承国学,更是作为一种责任,刘存南有一儿一女,儿子、女儿都是饱读诗书,一直从事文学类的工作,刘老有一位上大学的孙女,自小就读了很多诗书,虽然平时学习紧张,但依然学有余力,因为发自内心地喜爱中国古诗词,据了解,她5岁就开始学习唐诗三百首,在独生子女成长的时代,家长对数学,英语等都格外重视,而他们的家庭却是始终秉承弘扬国学。注重传统文化的熏陶。逢年过节家里的人都要吟诗作对。刘存南还经常为辖区内青少年举办“扬州诗词育少年”诗词讲座、与诗社骨干成员走进四季园小学、康乐幼儿园,从娃娃开始,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组织举办大型“唐声宋韵”古诗词背诵比赛,不仅让青少年们充分领略古诗文的文化魅力,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还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进一步推动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发展,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营造了“诗词之家”的氛围。

 

三、笔耕不辍,屡出佳作硕果累累

刘存南坚持每日读报、读书,未曾间断。参加老年大学书法班、国画班学习,不断充实提升自己,使自己更好的为社区服务,他酷爱文学,有多篇诗词,散文,论文发表于《扬州诗词》《绿杨吟集》《邗江诗词》《芦柴花》《文艺家》《扬州大学学报》《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与社会科学版,并多次荣获奖项。

夕阳美丽更无私,刘存南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时影响激励着周围的人,放眼未来,情系下一代,为青少年、幼儿成长默默地奉献着力量,以夕阳之躯托起祖国的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