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信息!

安洪波为河北诗协网校讲授2024年第一课(总第21课)

        中华诗词协会网校河北分校、河北省诗词协会网校2024年第一课(总第21课)在云端举行。本期网课特邀北京市诗词学会理事、《诗刊》社编辑安洪波先生讲授专题《知人论世,直指本心——以古人名篇为例谈读诗法》,课程在合计一千余人的两个钉钉群同步直播,河北省诗词协会相关工作人员在石家庄李渡知味轩组织了线下小会场,集中观看并提供技术支持。

      安洪波系民盟北京市东城区文化专委会副主任、北京诗词学会理事、《诗刊》社及《中华辞赋》杂志社编辑;诗词创作经验丰富,常年致力于诗词推广工作,著有《小学生读<论语>》《零基础诗词写作课》等作品。

      本次直播课当中,安洪波老师首先从王安石的身世及其倡导推行的“王安石变法”这一重要历史事件讲起,继而引出了他的千古名篇——《元日》,安老师集中概括了这首诗中与“春节”这一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相关的事物——爆竹、桃符、屠苏,并引证《广雅》,对“屠苏”一词进行了别出心裁的阐释。随后又对王安石另一首名篇《泊船瓜洲》进行分析,考证本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在与方外友人宝觉禅师一夕相会后,渡江抵达瓜洲渡口而作,他即将赴京担任翰林学士,这首诗的写作对象是宝觉禅师,精神状态是充满希望,将要大展宏图,主旨是表明兼济天下之后就急流勇退、退隐山林的想法。

      安洪波老师强调王安石的诗作中蕴含了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诗词意象折射出的传统习俗对于了解古代民俗学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同时王安石也是一个怀有极强政治抱负的人,在他的诗中不但能领略到意境悠远的诗韵,更能感受到一个有着家国情怀的历史人物所焕发出的独特人格魅力。特别是王安石所采用“象征”创作手法,对于当代诗词的创作仍然具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随后他又对唐寅和查慎行的代表作背后蕴含的独特意境和他们的身世,传说,典故等,诗句中隐藏的“盲盒”式文化要素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还结合相关诗作总结了古人“题画诗”特点:前两句概括画作内容特点,后两句对画作主旨进行提炼升华。

       省诗协副会长张雷对本次网课进行总结,他表示安洪波先生以古诗中的名篇为例,对如何读诗,如何写诗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对诗词的特定词义、背景知识、格律声韵等等进行了细致讲解,为广大诗词文化爱好者带来了一场精神饕餮盛宴,希望广大诗友以此为契机,增进自身对于古诗词的认知,真正使得古诗词成为自己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涵养,努力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符合广大读者审美需求的诗词精品。

                                                                                                                                              

                                                                                                                                            (撰稿:提恩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