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信息!

胡少杰——用脚写出诗意人生

“太白诗云蜀道难,不过区区几重山”

——窑洞“诗人”用脚写出诗意人生


“我生活中全部的世界只有一间窑洞,我能看到的风景也只有那扇窗户外的山、树、天空……”

“脑瘫,它占据着我的身体,也改变了我的人生;它剥夺了肉体自由,却给了我精神自由。”

“曾有人问,你没上过一天学,为什么会写诗呢?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只是把诗当作朋友、知己、恋人。我爱诗,可以不让我做任何事,但绝不可以不让我写诗。”


胡少杰——用脚写出诗意人生

正在用脚写诗的胡少杰。图片均为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孙正好


这些“独语”来自一名重度脑瘫患者胡少杰。今年25岁的他,生活在陕北黄土高原上一个名叫胡家圪崂的自然村。在那里的石窑洞中,全身无法动弹的胡少杰,常常在“明月半墙、桂影斑驳”的深夜时分,用脚趾触击键盘,将喷涌而至的灵感敲字成诗:

春还早,小院数青芽。雾霭迷蒙含细雨,墚塬索瑟漫黄沙,才放一枝花。(《忆江南·早春》)

独卧深山如病虎,诗心一发梦飞扬。凡人莫看残身朽,我自逍遥醉且狂。(《自题》)

挫骨又抽筋,残身烈火焚。何曾心色改,志气破千钧。(《斗病魔》)

……

201812月至今,胡少杰用双脚写下近千篇古典诗词,记录心灵之沸腾、生命之热烈。通过诗歌创作,他从无端泪水湿寒衾”的迷茫、绝望,走向“轻言大笑甘和苦”的豁达、开朗,并在热爱生命中“享晨风淡,午风烈,晚风凉”,“留欢诗酒茶,裁出漫天花”。


用脚写诗!他是窑洞里的“诗魔”


“生命本来就浪费不起,而我的生命更禁不住任何浪费。我要用心作笔,用情当墨,一笔一画把梦画在诗词这张纸上,在飞逝的时光洪流中留下我渺小的生命足迹。”

胡少杰年轻的身体里,住着两个“魔鬼”,一是“病魔”,一为“诗魔”。

“病魔”最近一次击倒胡少杰,是在今年411日。那天晚饭后,他全身肌肉突然剧烈抽搐,进入半休克状态,全身僵硬如树桩。凌晨3点左右,他被送到附近医院抢救,打了镇静剂后方才脱险。在此之前,他身体中“运动神经紊乱已有十多天,最严重时一天无法进食,喝口水都会呕吐”。


胡少杰——用脚写出诗意人生

胡少杰的家乡


“最危险的时候无法呼吸。”胡少杰如此形容犯病最严重的时刻,“胸口像有人拿着大锤在狠狠地砸,每砸一锤,肺里的空气都会被挤出去,拼命想吸一口气,可脖子却被‘死神’紧紧掐住,几分钟后,人会晕厥过去。”

折磨胡少杰的“病魔”是重度脑瘫,因早产时大脑缺氧所致。自幼年起,胡少杰全身肌肉就处于紧绷状态,“吃喝拉撒都需要别人帮助,只有一条腿勉强能动”,抽搐与痉挛常年纠缠着他。“每隔几年,我就会脚踩生死边缘。最严重的一次,心脏都停止跳动了。”

20多年来,无时不在的“病魔”将胡少杰囚禁在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大河塔镇的家里,那是几孔靠在黄土塬上的石窑洞。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挣钱,与胡少杰朝夕相伴的,除了爷爷奶奶,只有枕头、电视机、窗外的天空……因为很难走出窑洞,他常常一个人“照顾着历代的星辰”。


胡少杰——用脚写出诗意人生

胡少杰家的窑洞


“一个人在家时,我最喜欢的就是对着窗户发呆,尽管能看到的景物寥寥无几,可脑海中却浮现着桃花粉,梨花白,片片落英斜飞,我在树下喝酒、抚琴……”

朝朝尝病酒,暮暮抱寒衾”胡少杰有不少诗歌,记录了他在窑洞中看到的四季光景:春雨过后,“清晨小院无浮土,树上欢歌雀与鸦夏夜晴空万里多,一轮圆月照银河”;秋叶微黄之际,“夕阳依旧暖,只感夜风凉”;冬夕时窗外,“山孤寒瑟瑟,风冷冽凄凄。枯木微摇曳,残云伴日西”。

胡少杰在窑洞中写下的这些诗歌,如绿草红花一般,在“荒芜与繁盛之间,记录了生命的成长与倔强”。但对全身只有一只脚能自由活动、夜深时经常“久坐待鸡鸣”的胡少杰而言,背后付出的辛酸和努力,却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胡少杰——用脚写出诗意人生

病床上正在阅读的胡少杰


因为患病严重,胡少杰从未上过学,也很少走出窑洞,晒太阳对他而言都极为奢侈。“有时候,前后两次晒太阳间隔达4个月之久”。他常常在一根树枝、一块石头、一个饮料瓶上找到快乐。老日历、旧报纸、废弃的商品包装成了他最初的识字启蒙。“我很好奇上面都是什么字,爷爷逐字逐句讲给我听,日复一日,我就记住了。”

窑洞炕头上那台老式电视机,也拓展了少杰的想象力。他通过看科普、手工类节目,学会“用脚折出各种花样的纸飞机”,“用小磁铁和废手表做指南针”;看到一位脑瘫男孩用嘴叼着木棍在电脑上打字创业,他振作起来,找到破旧的语文课本自学拼音,练习用脚打字,最快时一个小时能在手机上敲出一千多字。


胡少杰——用脚写出诗意人生

胡少杰正在用脚写字


也正是通过看电视,胡少杰喜欢上了历史,迷上了古诗词。2018年,他在文友介绍下进入网校,系统学习诗词格律,并恶补唐诗宋词,慢慢理解了什么是诗,怎样写好诗。胡少杰身体中的另一个“魔鬼”——“诗魔”被唤醒。

“写诗成了我宣泄内心的渠道,每天至少写十来首,很多时候,明知写得不好,我却总是第一个交作业……遇见诗后我将她看作唯一的知己,她让我第一次听到了自己的心声,认识了真正的自己,知道为什么而活。”

寒风吹寂夜,冷月照银松。陌上枯千树,苍枝笑酷冬”——2018121日,胡少杰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首古典诗歌《冬夜·松》。在诗中,他以青松自比,在寒冬的严酷摧残中,不会像普通草木一般枯死,即便身处寒夜,也要傲立山间。


胡少杰——用脚写出诗意人生

胡少杰居住的窑洞


“诗就像一双翅膀,有了它,被禁锢在我枯朽身体里却一直不安分的灵魂,如天马行空般,可以在天地间肆意遨游。”被“解放”的胡少杰,开始创作大量诗词记录生活,记录心情——

看着爷爷奶奶日渐苍老,他写下《悲我生》:雏鹰折翼朝天望,造化无由朽木身。恨降凡尘今几悔?终身愧对白头人

陪小外甥女玩了一天泥巴,胡少杰感觉“许久都没有如此开心了”,写下《陪小外甥女游戏》:我醉午风迷,小儿揉紫泥。童心今忽起,笑到日偏西


胡少杰——用脚写出诗意人生

胡少杰和奶奶在一起


20208月,他第一次拥有了电动轮椅车,写下《练车》记录对“冲破牢笼,自由狂奔”的向往:残阳半落漫天红,银马初骑试逐风。心向云闲千里去,今须学步短墙中

胡少杰用“时而狂放不羁,时而神经大条,爱说爱笑,爱孤独也爱热闹”来形容自己,他作“胸无半点墨,脚下百行诗。除了荒唐梦,残生只剩痴”自嘲对于诗词的热爱。“我的诗词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精妙的技巧,但很真实,每首诗无论好的坏的,开心的还是伤心的,骄傲的或是自卑的,都是我的灵魂发出的呼啸声。”


在诗之宇宙,他写百般情,写万物生


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我最少也经历过三次生死劫,生死之道大概已闻到了四五成,可是我不想死,因为人间太美,我还没看够呢!

采访期间,我陪胡少杰去散步,寻访他想看的山、水、野草、闲花。自从有电动轮椅车后,胡少杰就迷上了外出。“不知道去哪,也无需知道”,他只尽情享受“淡淡花草的香味,归巢鸟儿的身影”,听听“白发翁媪们谈论的家长里短”。

轮椅车操作起来并不容易。由于大部分身体无法动弹,胡少杰只能半躺在车上,靠右脚掌控方向。家门口是“之”字形的陡坡,出村的路部分还是土路。一路上,电动车有时滑得很快,近乎侧倒;有时陷在坑里,开不出来。不管是何处境,胡少杰都很耐心。


胡少杰——用脚写出诗意人生

胡少杰喜欢外出


“我喜欢在乡间小道上自由奔跑,感受自然的轻抚。微风带走烦躁,细雨洗去心尘,烈日蒸发忧伤。”在笔下,胡少杰常用“马”“牛”来比喻他的两台座驾——“最爱山间独自游,清歌浊酒纵玄牛”;“惊雷一声裂,铁马化飞龙”;“纵马飞驰几千里,晚携明月共归家”……

一丛长在山崖底部的迎春花开得正欢,胡少杰停车,看得出神;蝴蝶飞来,落在花瓣上采蜜,胡少杰喃喃自语:“这是多好的诗啊!”公路边,野草从水泥缝里长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胡少杰笑着说:“我喜欢野草,因为它们跟我很像,都在绝境里求生存。”

默默销残雪,丝丝现嫩芽。莫怜今渺小,一霎漫天涯”胡少杰曾用这样的诗句,赞扬跟他一样顽强生长的春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