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鹧鸪天 夫人迎送干女儿一家
季华江/文
许是前生是近邻,可能月殿下凡尘。
金陵带韵梳华鬓,黄海含情许美人。
江北问,句容闻。几回魂梦几回真。
老身难舍心头肉,远影依稀叠旧痕。
2、鹧鸪天 军山
季华江/文
药采前朝多少椿。依稀鹤对炼丹人。
望江台上寻残梦,扪月亭前寄早春。
试剑石,卷风云。山中搭箭定重门。
而今草木后来客,可采本朝多少椿?
3、诗群中拈字“时近中秋月渐明”为韵,赋诗七首。
季华江/文
时字
又逢国庆月圆时,多少情怀诉别离。
海峡轻帆寻北斗,桅杆风卷五星旗。
近字
中秋国庆已临近,星月同辉生雅韵。
风卷轻寒叶见黄,古沙折柳轻轻问。
中字
风卷炊烟入梦中,千秋万里可相同?
河东草木一壶叶,韵酿心田已半空。
秋字
四季轮回又至秋,月圆之夜有无愁。
娇娇执手悄悄问,可会柳藏心里头。
月字
卿卿执手吟秋月,般若行深登宝筏。
剑试东门苦练丹,望江台上可能歇。
渐字
深照慧灯催顿渐,风邀远笛琼枝点。
闲来石上对蝉鸣,云卷清辉花木染。
明字
时近中秋月渐明,香肩手抚对卿卿。
梅斯林里添鸥梦,妹伴哥哥程复程。
4、阿妈慢慢行
季华江/文
鹧鸪天 阿妈慢慢行
许是苍天也有情,火阴交替起悲声。
妻呼慈母水晶湿,囡失亲人法雨倾。
唤泰水,拜邱茔。夏初泪眼盼归程。
心灯一盏高高挂,儿哭阿妈慢慢行。
注:1. 火阴交替,四月二十九是火阴交替的“尾晦”之日。 2. 泰水,指岳母的别称。
季华江《鹧鸪天·阿妈慢慢行》
赏析 李建东
本词为持有“异秉”的特立之作。上片首句以“许是”领起,表现抒情主人公对“苍天”之猜测,反而比直写更来得力量撼人。“火阴交替”表明岳母辞世的时间为四月二十九,当日为民间传说的“尾晦”之日,恰与亲人辞世的哀伤氛围相暗合。次句继续渲泄家人失恃(《诗经》的《小雅·蓼莪》里有:“无父何怙,无母 何恃?”句)的痛苦之情。妻对此刻慈母、囡对此刻姥娘的情感,既深且痛。第二句同样很讲究。“水晶”为虚写,既可虚拟为“妻”面对阴阳两隔那冰冷的棺廓,抒发对亲爱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也实写一颗希冀母女相依相偎之永恒的“水晶心”。后分句借“囡”的视阈和感受:“法雨倾”既实写那日倾泻而降之“天雨”,也隐喻姥娘仙逝时外孙女之滂沱“泪雨”。虚中寓实,实中寄虚。
下片从“纪实”转“抒情”。“泰水”为岳母别称。泰山为岳丈,泰水自然为岳母—— 表示与身为女婿的亲情关系;紧接着便是“拜邱(亦为丘)茔”。“夏初”,点明阴阳两隔的时间,并用一字“盼”,带出第二次转折:岳母“泰水”不过是应邀之仙游,且立行“归程”而已。最后一句是重点,也是全词之感情归宿。其“高挂”的“心灯”,引导归乡心切之“阿妈”“慢慢行”—— 一声声不是“亲儿”胜似“亲儿”的“哭声”,既是岳母返乡的动力,也是其向导。而一声“慢慢”又强调与岳母“母子”般情深的依恋性与必然性。
此词选题较为独特,视岳母为挚亲;哀而不伤,悲而不怆——一丝不影响直抒胸臆的真情实感。在“躺平”与“倦怠”以及“人情寡淡”的今天,不啻为沙漠里的一方绿洲,干涸中的一汪清泉。尤其词作出自一位视若亲生的女婿之手,更令读者于唏嘘中一唱三叹,充分表现较为鲜见之岳婿之情—— 如此之深,又如此之纯。谁说格律诗词不宜写现当代题材,华江先生之力作,从另一面驳斥了此说。
作者:李建东,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导,南通楹联学会副会长,南通诗词协会副会长。
5、满庭芳 忠与孝
季华江/文
偏岸浮云,小桥流水,酒旗斜挂檐头。柳摇风起,轻浪系孤舟。竿动渔湾古月,可曾念、多少勾留。芦花乱,文山一梦,卷去几分愁。
何求。忠与孝,三仁往事,空对云浮。弟也难时叹,兄也难酬。回首溪山曲水,已分道、细说同沟。樟归隐,南枝向暖,和叶北枝柔。
6、江城子
季华江/文
叶落黄昏曲径幽。素丝柔。意相投。
剪碎时光、点缀晚来秋。
轻惹桠枝传好意,西斜半月,隐芳洲。
7、蝶恋花 梦醒秋已暮
季华江/文
朗抱朝阳连理树。巢筑枝桠,小鸟留春住。 月钓柳丝帆远去。梦中红豆邀卿数。 心向河东登古渡。岸插双枝,却已终生误。 一梦醒来秋正暮。可曾偶忆舟横否。 注:河东,作者家乡。
8、鹧鸪天 古镇余西
季华江/文
探访龙城古迹中。百年柏树已葱茏。
叶衔锦绣运河许,枝扫尘埃官路逢。
寻悲殿,说行宫。相传天后欲留踪。
舟横唐月春秋事,再约风情江以东。
9、鹧鸪天 喂虾女
季华江/文
幼学离娘苦泪吞,桃花互摘度晨昏。
当家无力云鬓意,娇子可怜萱草恩。
步曲径,隐寒门。严冬过后觉余温。
江东一阕词填梦,可梦红珍韵带痕?
10、鹧鸪天 清明
季华江/文
癸卯松风别样情。河东草结百年茔。
有无锦上留诗句,多少书中著姓名。
青烟起,素枝横。雨淋香火误行程。
回肠九曲迷离眼,雁断长空隔水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