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军

编辑 锁定
  • 中华诗词学会
  • 个人简介

    简介:张成军,现为宿豫区文联专职书法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楷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新闻出版书法家协会会员、颜真卿书法研究院研究员、江苏省书协会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宿迁市书协理事、宿豫诗词协会副主席、宿豫区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

    作品展示

    1、壬寅咏荷

    张成军/文

    壬寅咏荷(一)

    文/张成军

    翠盖千层深
    红荷几束寻
    游人难得见
    铁网锁诗心
    壬寅观荷(二)



    晨起觅诗源
    孤身观菡萏
    乍逢石燕飞
    枯笔忽生感
    壬寅咏荷(三)



    君未离池我已知
    轻红翠盖惹人痴
    若能读出清莲意

    再等千年也不迟


    壬寅咏荷(四)




    一片绿翻红
    谁知是色空
    欲知清白事
    池下淤泥中

    2、画堂春·清明节抗疫有感

    张成军/文

    画堂春●清明节抗疫有感

    文/张成军

    雨淋春蕊梦空空
    海棠郁郁葱葱
    杏花轻压落桃红
    难了东风
    再遇清明时节,
    哪料曾、困入家中
    依窗词句不堪同。
    徒恨诗穷

    3、《诗轩》微语 ---再读《诗经》感悟

    张成军/文

    《诗轩》微语 ---再读《诗经》感悟

    文/张成军 

     

           诗者,兴之比也;言未尽之意,抒未了之情,吐未响之声,显未明之性;步韵外之韵,采景外之景。非诗不能言心,非诗不能比兴!某乃顽愚之身,妄窥诗之门隙,以安顽劣之心,更涤恶俗之性;然触之顿生敬畏心,日唯伏地仰之弥高,时当志学钻之弥坚;谨而慎之,不敢为先,每有一感一悟必记之,积而成律以自制!因家有碧玉,其名为诗轩,堪作掌上珠,奉为心中宝,此文故为诗轩微语。

       诗之妙,在博玄得古之神,故诗须声、色、臭、味俱全者方为妙品;朴、妙、精而神聚色生,非雕非琢之能也。《诗经》云:诗有六义,或简而奥,或宏远,或婉变,然因体例之因,以汉、魏之词尚不能复古道,况今人耳;虽周后别立诗坛,古觉意象略有蒙茸,然毕竟气象逼窄,望《诗》累而不可得,更非《诗三百》可比,然今诗更甚,言无物、言无意、言无情、言无韵者渐成陋习,缺乏文化烙印、缺乏敬畏观、缺乏艺术性、缺乏普世感蔚然成风;诗里或无病呻吟、或笔空意短,或可见一叹三咏之事非仅人力可逮矣!当:时、境、景、意、韵,皆不可缺,方以致广大。故而当世之诗古韵之缺,缺在成诗元素之五缺:缺诗景、缺诗境、缺诗意、缺诗语、缺诗韵。

        诗景者,色也。尝言,诗须观方能自得,或心观、或眼观、或意观;必观方诗成;然今时今世,沧海桑田,物移景异,像《泛舟后湖》:残虹收度雨、缺岸上新流,《春夜应令》:烧香知夜漏,刻烛验更筹等诗中所述,当下已无此景。故,古之诗佳,非言语之间,实乃:山水烟霞,江枫渔树,天际归舟,霜崖金涧,旋渊星汉等实描所致,古人未曾搜肠炼词,亦无魁笔濡墨;于悠然时探景入幽微、描图成画卷;在点染间流情溢色,意象独出,风骨凝然,古意自生;故诗之成,成于景也,诗之妙,妙在景也。此乃一缺也。

    诗境者一分为二:一曰环境;二曰心境。皆作用于诗品,品之高,境之高也,情生于文,文生于情,此二者皆关于境也,陶公位卑而高、诗素而绚,当因所处之境也,亦因其品之境也,正如其诗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悠然之致显露无疑,此乃心境所然也;左思抗色厉声令人生畏;潘岳浮词浪语令人讨厌,而晋之阮籍诗中多存清言,汗漫之语,旷怀无尽,厥有逸品,此亦境之所致也!自汉而下,代不能相存,古人音貌无复馀者,隋之诗远唐多矣!隋素而唐丽,素而质,诗若:鸟击初移树,鱼寒欲隐苔,非唐后可得之,此皆意境使之矣。此乃二缺也。

            诗意者,情事之思也;虚者实之,纡者直之,意微之象也,古人言情,善转意象于虚圆,故觉味长而言美。诗如《往虎窟山寺》:分花出黄鸟,挂石下新泉;孔范《赋得白云抱幽石》:阵结香炉隐,罗成玉女微。此意境一远唐人之作,更莫论今人之句也,故论诗皆应有虚境也,安得同纪事论,此乃今人之诟也,诗若宛述备陈,明白如是,则失情致矣!古人作句,多以密语寄情,或留物示意,未有事离和情合者也;古人尚意,求意在诗先,以其精而求朴,非以疏顽为古拙,以浅俚为玄泊,则面目远矣!此三缺也。

           诗语者,诗言也;《诗经》云:诗之贵在:寄兴高奇,选言简隽;而忌庞言繁称,道所不贵。尝云:诗四言优而婉,五言直而倨,七言纵而暢,三言矫而掉,六言甘而媚,皆明诗言之要。诗若:才思卓英、字如珠玉;当可激人怀抱,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然技之道为小,诗言固重,意为本也;诗坛之怪,本末倒置,觅皮之毛,诗佳无关言语,《诗经》皆民之歌也,言乃诗之陷阱也,示情达意为其宗,技巧者如綄纱女病眉之举也,非其必须。故诗言,当异时风,恰阿多尼斯言:诗之意在撄犯,在玄、奇也!此四缺也 。

           诗韵者,诗魂也;但凡艺术贵在有韵,书法如此,绘画亦如此,诗词更是如此,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韵为何物,韵在妙不可言间,在意象之外,在心间而非口中。故而,《诗经》有云:诗非可言之物也。能诗者非多言之士。韵之妙,在道微处显心近性,有句为证:韵古者如相云日以远,衣带日以缓,韵悠者如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韵幽者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韵远者如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真正是情无奇而佳,景不丽而妙;皆韵使然。故诗当求韵,法以:点染物色,转折意态,犹夷情事,绰约风致,吞吐语气,游行体势,则韵自生矣!而今之句,或平淡如水,或味同嚼蜡,或无病呻吟,或堆词填阙;律正而意浅,神散而无韵,此五缺也。

           诗之气象,当求古雄而浑,律精而微,诗者易俗,忌虚而无物者俗;忌芜而不理者俗,忌卑而不扬者俗,忌高而不实者俗,局而不舒者俗,放而不制者俗,奇而不法者俗,质而无色者俗,文而过饰者俗,刻而过情者俗,雄而尚气者俗,新布自师者俗,故而不变者俗,典而好用者俗,媚而逢世者俗,修而畏人者俗;如此种种,皆诗之病也,当去之方入品格。

           然人情好尚,世有转移,千载悠悠,将焉取正?凡法之妙莫不出于胸也,贵于一真字耳!

     


    词条标签:
    张成军,诗词,名家